了解GB/T 4857.21-1995
GB/T 4857.21-1995《包装运输包装件防霉实验方法》是一项重要的国标,旨在评价运输包装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防霉性能。这一规范于1995年10月18日发布,1996年4月1日开端施行,后因技术更新和需求变化,于2009年1月1日被GB/T 4768-2008《防霉包装》所替代。虽然已被废止,GB/T 4857.21-1995在包装防霉实验领域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参考价值。
规范的背景与意义
在货物运输与贮存过程中,霉菌生长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。霉菌不只会污染包装内的物品,招致其质量降落,甚至可能形成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。因而,制定一套科学、统一的防霉实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。GB/T 4857.21-1995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生,它为包装行业提供了一个规范化的测试手段,以确保运输包装件具备足够的防霉才能。
规范的主要内容
GB/T 4857.21-1995规则了运输包装件防霉实验的基本原则、实验条件、实验程序及结果评定。详细内容包括:
1. 实验原理与设备:
- 实验在模仿自然界霉菌生长环境的实验箱(室)内进行。
- 实验箱(室)温度需控制在28~30℃,指示点温度29±1℃。
- 相对湿度大于96%,指示点相对湿度97±1%。
- 每7天换气一次,换气期间温度不低于25℃,相对湿度不低于80%。
2. 实验样品准备:
- 样品需与产品最终运用方式分歧,代表包装工艺。
- 包装资料样品每种不少于3件,大件样品数量双方协商。
- 样品准备过程中必 需保证不受人为污染。
3. 实验菌种与孢子悬浮液:
- 运用8种规范菌种,必要时可增加具有腐蚀才能的菌种。
- 菌种必 需是重新培育14~21天后的新颖菌株。
- 孢子悬浮液制备需按微生物操作规程进行,每种菌种孢子数不低于0.5×10⁶个/mL。
4. 实验程序与周期:
- 实验由控制微生物操作技术的专 业人员进行。
- 实验周期一般为28天,测定破坏水平可延长至84天。
- 实验步骤包括调试实验箱、悬挂样品、喷射孢子悬浮液等。
5.结果评定与实验报告:
- 实验后按GB/T 4768规范记载试样长霉状况。
- 需剖析长霉缘由,提供实验剖析根据。
- 实验报告包括样品信息、实验条件、菌种名称、生长状态描述、剖析结论等。
规范的应用与影响
GB/T 4857.21-1995在包装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,不只为包装设计、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,也为质量检测和监督提供了统一的规范。经过该规范的施行,有 效进步了运输包装件的防霉性能,保证了货物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安全。此外,该规范还促 进了包装资料和技术的开展,推进了防霉剂、防霉包装技术的不断进步。
规范的废止与替代
随着科技的开展和包装技术的进步,GB/T 4857.21-1995逐步显显露一些缺乏。例如,其实验条件和方法已无法完整顺应现代物流环境的需求。因而,国度规范委于2008年发布了新的规范GB/T 4768-2008《防霉包装》,全 面替代了GB/T 4857.21-1995。新规范在原有根底上进行了改良和完善,愈加契合当前包装防霉实验的实践需求。
结语
虽然GB/T 4857.21-1995已被废止,但其历史奉献和参考价值不可无视。它为我国包装行业的防霉实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,也为后续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根底。经过对这一规范的回忆与剖析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包装防霉实验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,从而推进包装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。
- 上一篇:了解标准GB/T4857.22 2024/12/25
- 下一篇:了解标准GB/T4857.20 2024/12/23